引用自:http://goo.gl/Xm5xE
今年,新台幣的PPP估為17TWD/USD,而匯率估為31TWD/USD!
而台灣的人均GDP(依PPP換算)首度超過日本!
這真的可以說明「台幣被嚴重低估」嗎?
OECD、世界銀行、歐盟統計局(Eurostat)可沒說台幣被低估!
現在全世界針對跨國經濟統計在用的PPP轉換率,是以上這三個單位合作發布的
IMF自己就有說了,他的資料是來自上述這三個單位在2005年進行的全球物價調查進行往後年分的估算!
(偏偏IMF的數據和正式發佈PPP的單位所算出的數據有些許出入!)
目前只有OECD會員國的數據是來自近期調查的!台灣是從2005年的資料來估算的!
而且標準和先進國家不同,說明在下面~
【事實】
1、目前全球有三套完全不同的計算公式:
第一套用在OECD-Eurostat會員國、第二套用在非洲國家、第三套用在其他國家。
→台灣用第三套、日本和韓國用第一套
2、目前有六套不同的取樣標準,商品和服務價格調查的項目因各區而異:
OECD-Eurostat國家、亞太地區非OECD國家、獨立國協、南美洲、西亞、非洲
→台灣屬於上述第二地區,和東南亞、中國等開發中國家選用相同的商品服務組來比價;日本和韓國屬於上述第一地區,和歐美先進國家選用相同的商品服務組來比價!
(每區各有一千多項商品和服務的比價清單,範圍包含生活消費、建材、設備與非房屋之不動產之類的價格,雖說是盡量每區都能一致,但全球的消費型態差異這麼大,當然一致性就非常低囉!)
【知識背景】
因為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:長期來看,真實匯率會逐漸逼近購買力平價轉換率;
所以不宜用市場匯率來換算GDP的貨幣單位。
然而,根據各國貨幣變動的趨勢來看,購買力平價理論根本不成立!
購買力平價理論只有在理想情況下才會存在,但是地球沒有這種理想情況!
所以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化學上的「理想氣體」是一樣的!
【觀念】
有份OECD出版的刊物指出:
因為購買力平價理論不(不一定)成立,所以不可以用PPP來反映該國貨幣是過低還是過高!
也就是說,當新台幣的PPP為17TWD/USD時,而匯率為31TWD/USD,不能說新台幣低於預期!
很多人都直接把購買力平價理論當成定律,而產生「新台幣幣值過低」這樣的言論!
例如世界銀行的報告就指出,用經濟學人的大麥克指數來看出一國貨幣被高估或低估,根本是錯的!
【思考】
現在每五年,世界銀行就會進行全球物價大調查,從2005年第一次最完整的調查,第二次是2010年!
而歐盟統計局則是年年都調查,OECD的會員國則是每三年進行一次。
既然購買力平價理論不成立,為何要進行這麼多,又非常複雜的調查?
Ans:PPP是用來當作反映「貼近」一地真實提供商品和服務數量的一個轉換率!
而這裡所謂的供應量(產量),是已經考慮相同「質量」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準,用名目產值以此PPP來平價。
當台灣的代工產量大而低廉,但缺少高利潤的產品,則會造成相較於日本「產量高,但產值低」的現象。
這就是因為經濟結構不同,而造成的現象。
所以,為何不能用人均GDP(依ppp換算)來比較生活水準?
Ans:
1、產出的東西愈多,不見得利潤較高
→台灣代工品 vs 日本高科技產品
2、產出的東西愈多,不見得收益能分配平均
→新加坡的人均GDP達5萬,超過瑞士,但瑞士人的生活水準比新加坡人好上不知多少倍!
【生活水準?】
生活水準好,完全不是用人均GDP(PPP)來決定的 ,理由已經說過了,所以還須包含政府效能、社會安定、民主價值、環境保護、社會風氣、國家競爭力等多方面來進行評估。如此一來,雖然說日本的生活水準已經是成熟已開發國家中倒數的了,但台灣和日本還有一段差距!
→實例:
人均GDP(ppp)超高,但生活水準低落:香港、澳門、新加坡
人均GDP(ppp)低落,但生活水準很高:紐西蘭
【該升or貶?】
回到正題,升值和貶值似乎不是一個央行能決定的,就算能決定,也只是短期。台幣的匯率長期對美元而言,波動超級小,那是因為台灣和美國的互動很大!現在,台幣相對升值,只不過是因為美國失落的十年正在進行中,美元的購買力不斷下滑罷了!台灣的市場又不是只有美國!台灣和很多歐洲國家都沒有重覆課稅,而且歐洲人對台灣產品也有好印象。所以自然的升值,中小企業為何要怕?如果因為這樣就倒了,也是該重整的時候了!
台幣之所以長期難以升值,就是因為台灣經濟結構的問題,對中國和美國依賴太深,在這兩者之間,卻只能扮演代工的角色!這樣一來,等於是把國家競爭力建立在「百姓的痛苦」上,貿易財價格之高,設備之貴,百姓工時之長,即可看出。若是大企業能夠脫離這種模式,台幣的幣值自然就會變動了。
實例:
北歐的競爭力排在全球最前面,如國家競爭力今年瑞典全球第二、資訊科技競爭力瑞典全球第一,而且瑞典和德國一樣是以出口設備和產品為主,並非是天然資源。正當之前瑞典克朗隨著歐元的升值而升值,這並沒有減損其競爭力,這就是把國家競爭力建立在「百姓的幸福」上的好例子。
所謂的生活水準,其實就是在看「有沒有以百姓的幸福為根本,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」。
以這個標準而言,北歐的生活水準最高,新加坡和台灣的生活水準甚至比日本還差上一截。
生活水準比較:
1、2008年,人均GDP(PPP)單項指標比較:
瑞典38k,德國36k,美國45k,台灣32k,新加坡51k,日本32k,韓國28k
→完全看不出生活水平誰高!
2、收入、醫療、教育、民主、媒體素質、社會安定、競爭力、環保、社會風氣多項指標比較:
瑞典(Top1)>>德國>>日本>美國>>台灣>韓國>新加坡
【結論】
1、台灣的人均GDP(ppp)高,但人均GDP(exr)低,代表貿易財佔所有貨品的比例偏低!(ex:台灣人沒錢消費進口的有機食材,只能消費國內價格較低的食材。) 以及台灣生產大量而廉價的產品!(ex:代工產業多,品牌少)
2、由於各國經濟結構不同,真實的購買力轉換率可能介於「exr」和「ppp」之間,但實際上可能根本找不到!
3、是故,PPP能反映出「貼近」一地提供商品和服務的「量」。「貼近」意謂一個能進行跨國比較的「標準」,但實際上卻是難以比較!而匯率比PPP更不具參考價值。或者說兩者在參考上是互補的!
4、簡而言之,請把數據回歸數據!好嗎?
5、現在是美國狂印鈔票,導致熱錢往亞洲流動,台幣才有這種升值的趨勢~
到底該hole住減少出口產業的匯損?
還是產業升級改變貿易焦點以避免台灣人背美國人的罪–貨幣購買力不斷下降?
最後,老話一句,若台灣人沒有這麼悲情,照理來說,就算央行有在大的能力,台幣還是很難降下來的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